如今,人工智能技術日新月異,智能產業發展風起云涌。專注于人工智能技術的公司如雨后春筍般涌現,市場競爭激烈,員工流動頻繁。如何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已經成為每個公司關注的焦點。
作為一種剛剛流行很久的“新技術”,人工智能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有哪些特點,可以采取哪些措施?科技日報記者采訪了美國韓非律師事務所的專家弗蘭克德科斯塔、約翰馬爾卡希和許延濱。
保護AI技術,靠專利還是商業秘密?
通常,知識產權可以通過申請專利或把技術作為商業秘密來保護按照Dcosta的說法,商業秘密就是把技術當作不公開的秘密,而專利申請就是把技術公之于眾。但是,法律會在一段時間內賦予發明人技術專有權。兩者各有利弊。就商業秘密而言,附隨商品清單可能被敵人“逆向工程”破解并公之于眾。就專利而言,如果申請未獲授權,技術就白公開了。
“當今人工智能技術的特點可能會導致專利申請的問題。”Dcosta說,首先,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迅速。有些發明只需要兩到三年就能給公司帶來效益,申請專利需要兩三年。拿到專利,技術就過時了,從而失去了專利保護的意義。其次,人工智能技術中的數學算法非常重要,在申請專利時,用語言準確描述算法并不簡單。第三,需要在專利中寫“權利要求”來界定該技術的保護范圍,但很難明確界定算法的適用范圍。
“況且,即使你已經成功獲得了人工智能技術的專利授權,通過專利保護來維護知識產權也并不容易。”Dcosta解釋說,維權的前提條件是證明對方侵權,這就需要對其商品進行“逆向工程”,破解其工作原理和方法。但人工智能技術與算法密切相關,算法很難通過“逆向工程”檢測侵權。
“因此,在保護人工智能技術的知識產權時,公司應該仔細考慮它是專利還是商業秘密方法。”Dcosta表示,如果商品很容易被“逆向工程”,最好采用專利保護。相反,把它當作商業秘密。
員工流動頻繁,如何防止技術泄露?
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公司里,技術人員已經習慣了跳槽。員工跳槽會帶走原公司的核心技術嗎?這有可能導致商業秘密的泄露嗎?
“和中國一樣,美國科技公司的員工流動也非常頻繁,‘跳槽’導致的商業機密泄露時有發生。”Dcosta說,但大多數情況下,員工并不是有意泄露商業秘密,而是無意中應用了原公司的技術成果。因此,公司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來減少這種情況。
Dcosta介紹,首先可以加強對員工的教育,提醒員工跳槽后不要在其他公司套用原公司的商業秘密。二是可以與員工簽訂雇傭合同,約定員工辭職后不能帶走商業秘密,從而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強大約束力。第三,可以限制公司工作人員對商業秘密的知情權,只允許他們接觸與自己工作相關的保密技術,以縮小知道商業秘密的范圍。同時,要定期進行檢查,確保保密制度有效。第四,公司接受跳槽的新員工后,應關注其是否應用了原公司的商業秘密,避免知識產權糾紛對公司的影響。
Dcosta補充說,在美國的一些州,法律禁止雇員在原公司的競爭對手公司工作
“今年5月,我們在兩周內走訪了中國多家人工智能公司。它在技術研發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,中國工程師夜以繼日地工作,這讓我們印象深刻。”Dcosta覺得保護知識產權的初心是讓這些公司和工程師得到充分的回報,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學研究中,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進一步發展。
推薦文章
美國將放棄新冠疫苗知識產權專利意味著什么?
2022/11/8 10:30:30企業拿到異常增值稅憑證怎么辦?
2022/10/14 9:20:27申請公司注銷登記的情形有哪些
2022/9/6 9:29:09開曼公司注冊的辦理流程及所領取的資料
2022/6/11 11:23:06品質保證
15年以上財稅經驗積累獲得國家中小企業基金投資專業實力
資深財稅團隊專業會計團隊安全無憂
2048位安全證書銀行級別的系統安全多元服務
社保托管、稅務代辦財務規劃和咨詢等增值服務